【檄】字本义为檄文。
【檄】字造字法为形声。 “檄”字的部首为“木”部。
【檄】字五行属木, 字形结构为左中右, 可拆字为“木字旁加一个敫”。
【檄】字拼音为xí, 部首为木, 笔画为17画, 笔顺为“一丨ノ丶ノ丨フ一一丶一フノノ一ノ丶”。
【檄】字五笔为SRYT,仓颉码为DHSK,郑码为FNSM,四角码为48940,电码为2907。
【檄】字Unicode码为U+6A84,十进制为27268,位于Unicode编码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区】。
【檄】字属《通用规范汉字表》用字。
【檄】字异体字: 𣜥 。
【檄】字收录于《新华字典》,《高级汉语词典》,《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
檄字取名寓意 檄字起名频率使用了大约1050次。
檄取名的含义
檄字可与墨、怒、笛、亭、寡、承等字搭配取名。
暂无檄字搭配的男孩名字,檄字男孩名字较少使用
暂无檄字搭配的女孩名字,檄字女孩名字较少使用
檄 xí(ㄒ一ˊ)
(一)、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 檄 xí
〈名〉
(一)、 (形声。本义:檄文)
(二)、 同本义 [a call to arms in ancient times]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三)、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四)、 泛指信函 [letter]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 檄 xí
〈动〉
(一)、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announce]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顾终不成。——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二)、 又如:檄调(行檄调动);檄委(用檄文晓谕、托咐)
檄(xí ),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
檄文 檄书 传檄 书檄 投檄 檄羽 笺檄 木檄 还檄 蜡檄 宪檄 檄手 谕檄 军檄 策檄 露檄 诏檄 被檄 长檄 檄移 走檄 台檄 巡檄 檄笔 唱檄 鱼檄 檄牌 草檄 檄定 飞檄 章檄 捧檄 邮檄人 陈琳檄 毛子檄 檄取不置 文檄 讨檄 驰檄 檄医头疾 移檄 相如檄
千里移檄 檄愈头风 捧檄色喜 飞书走檄 羽檄交驰 羽檄飞驰 传檄而定 传檄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