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字本义为筷子。又作“筯”。
【箸】字造字法为形声 。( kūn )从髟( biāo),与毛发有关,兀( wù)声。 “箸”字的部首为“竹”部。
【箸】字五行属木, 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竹字旁加一个者,竹字头加一个者”。
【箸】字拼音为zhù, 部首为竹, 笔画为14画, 笔顺为“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箸】字五笔为TFTJ,仓颉码为HJKA,郑码为MBM,四角码为65535,电码为4632。
【箸】字Unicode码为U+7BB8,十进制为31672,位于Unicode编码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区】。
【箸】字属《通用规范汉字表》用字。
【箸】字收录于《新华字典》,《高级汉语词典》,《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
箸字取名寓意 箸字起名频率使用了大约219次。
箸取名的含义
箸字可与建、宙、義等字搭配取名。
暂无箸字搭配的女孩名字,箸字女孩名字较少使用
箸 zhù(ㄓㄨˋ)
(一)、筷子。
(二)、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三)、古同“著”,明显。
● 箸
筯 zhù
〈名〉
(一)、 (形声。从竹,者声。本义:筷子。又作“筯”) 同本义 [chopsticks]
羹之有菜者用梜。——《礼记·曲礼》。注:“今人或谓箸为梜。”
纣为象箸,而 箕子唏。——《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难》
辍箸叹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二)、 又
亦辍箸曰。
(三)、 又
独一箸间。
(四)、 又如:长箸(较长的筷子);箸长碗短(比喻餐具凌乱不齐);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
● 箸 zhù
〈动〉
(一)、 通“著”。显明;显示 [manifest]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强国》
致忠信,箸仁义。——《荀子·王霸》
(二)、 撰写,写作。后作“著” [write]
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
及稍定汉诸仪法,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史记》
(三)、 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箸,拼音:zhù 注音:ㄓㄨˋ。本义:筷子。现可作名词,亦可作动词。多出现于古文中。
运箸 箸作 下箸 显箸 箸匕 前箸 玉箸 象箸 元箸 箸叶 竹箸 箸撰 玄箸 倒箸 箸笼 食箸 箸述 六箸 析箸 筹箸 沙箸 箸子 匕箸 举箸 髹箸 渊箸 箸録 土箸 城眩箸 回鱼箸 失匕箸 象箸之忧 举杯交箸 箸土傅籍 小箸头散 纣为象箸 箸鞭 论箸 白箸 罢箸 失箸 箸论
举箸提笔 无下箸处 运筹借箸 借箸代筹 张良借箸 临食废箸 闻雷失箸 超超玄箸 战栗失箸 象箸玉杯 箸长碗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