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字本义为回归,返回。
【束】字造字法为形声。从辵,反声。字本作“反”。 “束”字的部首为“木”部。
【束】字五行属木, 字形结构为单一, 可拆字为“木字旁加一个口”。
【束】字拼音为shù, 部首为木, 笔画为7画, 笔顺为“一丨フ一丨ノ丶”。
【束】字五笔为SKD,仓颉码为DL,郑码为FJVV,四角码为50906,电码为2631。
【束】字Unicode码为U+675F,十进制为26463,位于Unicode编码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区】。
【束】字属《通用规范汉字表》用字。
【束】字收录于《新华字典》,《高级汉语词典》,《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
束字取名寓意指束缚、捆住、结束。 束字起名频率使用了大约3976次。
束取名的含义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fà)。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控制,限制:束身。无拘无束。 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 姓。
束字可与一、涧、披、糯、杉、亭等字搭配取名。
束 shù(ㄕㄨˋ)
(一)、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 fà )。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二)、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三)、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四)、控制,限制:束身。无拘无束。
(五)、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
(六)、姓。
● 束 shù
〈动〉
(一)、 (会意。从囗( weí )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二)、 同本义 [bind;tie]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三)、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四)、 约束;限制 [restrain;control]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五)、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六)、 收拾;整理 [arrange]
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
(七)、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八)、 搁置 [lay on the shelf;leave aside;put on one side]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九)、 [名]∶姓
● 束 shù
〈量〉
(一)、 把,小捆 [bundle;bunch]
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
(二)、 又如:一束花
基本字义1.捆住,系:~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手无策。2.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3.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电子~。4.控制,限制:~身。无拘无~。5.事情的结末:收~。结~。6.姓,为姓氏的时候,要读作“kun”第三声。山东汶上城东有束姓,音同捆。
装束 结束 约束 拘束 束缚 检束 束装 束脩 收束 光束 管束 束影 束躬 缠束 束纺 缚束 迫束 束阁 束诫 束题 束骸 束刃 束水 束柎 束紒 束阨 羁束 束燎 逼束 拴束 束颡 森束 束弃 发束 遶束 束取 轭束 束仪 申束 束苣 阁束 窄束
久束湿薪 束椽为柱 束云担雪 肚束三篾 束缊还妇 束装就道 束手旁观 坚明约束 束手坐视 束肩敛息 束身受命 粒米束薪 束帛加璧 生刍一束 束蒲为脯 束发封帛 橐甲束兵 束教管闻 束身自重 束身修行 束蕴请火 束緼请火 绸缪束薪 顶冠束带 束带蹑履 束马悬车 束杖理民 束装盗金 束兵櫜甲 束戈卷甲 按兵束甲 束贝含犀 束带结发 束广就狭 束置高阁 束蕴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