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缒】字拼音为zhuì, 简体部首为纟, 简体笔画为12画, 篇目为未集中, 字头为縋, 康熙笔画为15画, 部外笔画为10画, 部首为糸部。
縋【 未集中 】【 糸部 】康熙筆画: 16画 部外筆画: 10画
《廣韻》《集韻》《韻會》𠀤馳僞切,音膇。《正韻》直類切,音隊。《說文》以繩有所懸也。《博雅》縋,繩索也。《左傳·僖三十年》夜縋而出。《註》縋,縣城而下。
縋【 卷十三 】【 糸部 】
以繩有所縣也。《春秋傳》曰:“夜縋納師。”从糸追聲。持僞切
(縋)㠯繩有所縣也。縣者、系也。以繩系物垂之是爲縋。縋之言垂也。玄應引縣下有鎮。春秋傳曰。夜縋納師。見左傳襄十九年。从糸。追聲。持僞切。按當持位切。古音在十五部。
【缒】字本义为糸在绳子上放下去。
【缒】字造字法为形声:从纟、追声。 “缒”字的部首为“纟”部。